纱线毛羽多怎么办?纱线毛羽是成纱品质的一项主要指标,也是纺纱生产过程中要着重控制的项目。在机织工序中,络筒、整经、浆纱和织造都有使纱线毛羽增加的可能,而纱线毛羽对织造和布面外观的影响又较大。
随着纺织品档次的提高和无梭织机的普遍采用,纱线毛羽的危害日益突出:如织造高密织物时导致经纱开口不清,造成假吊经、三跳等疵点;无梭织造时还常导致引纬受阻停车,降低生产效率。因此,毛羽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也显得越来越不容忽视。
(1)减少浆膜的脆硬,增加浆纱的柔软性。
(2)降低浆膜的摩擦系数(平滑、润滑剂)。
(3)减少浆膜与加热构件的黏贴。
浆纱表面被覆的油剂膜填补浆膜表面的不光滑,起平滑和耐磨作用。浆膜中分散的油剂使黏着剂的分子间结合松驰呈海绵状,可塑性增加,给浆纱以适当的柔软性伸度。
高档织物上浆率较高,浆膜较脆,可加柔软剂使之柔软,但使用量太大,影响浆膜强度。采用后上蜡则可增加浆膜的柔软性和平滑性。
(1)固体蜡:白蜡、蜂蜡、硬脂酸等做成蜡辊。上蜡不匀,沾在梭子上,影响印染。
(2)乳化上蜡。乳蜡配制应使得浆纱耐磨,防静电,且易退浆。
乳化蜡如果乳化不好可能会造成蜡斑,印染退浆不尽,现在纺织厂很少使用含有石蜡的乳化蜡作后上蜡,一般用动植物油生产的柔软平滑剂(俗称蜡块)或直接用蜡片(也是动植物油生产的)用于后上蜡。
也有人用后上油的方式,使用的是水溶性液态蜡,其平滑效果较差,易使浆纱发生再黏。
在已使用丙烯酸系浆料上浆,其黏着性和柔软性较优越。经纱使用油脂已不是增加其柔软性,而主要是增进耐磨性。烘干的纱,在表面涂一层油蜡,增进了浆纱的平滑性,未进入内部,对柔软性影响不大。
纺织上浆时,助剂用量比较少,但种类多,性能各异。充分了解各种助剂的特性,根据于纤维种类、纱线结构、织物规格、织造条件、主浆料本身的特性等因素,正确使用纺织助剂,对提高上浆质量是很有帮助的。